排序 | 姓名 | 简介 |
1 | 萧何 | 西汉开国功臣,辅助刘邦起义并建立西汉,协助刘邦消除韩信等多位异姓诸侯 |
2 | 张良 | 著名谋臣,协助刘邦在鸿门宴脱险、建立西汉,帮助汉惠帝刘盈保住太子之位 |
3 | 霍光 | 麒麟阁功臣之首,受汉武帝托孤辅佐汉昭帝,汉昭帝去世后拥立汉宣帝即位 |
4 | 张骞 | 杰出外交家,两次出使西域,开拓丝绸之路,抗击匈奴 |
5 | 陈平 | 六出奇计,协助刘邦统一天下,与周勃平定诸吕,迎立刘恒为帝 |
6 | 桑弘羊 | 协助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,增加财政收入,组织六十万人屯田戍边、防御匈奴 |
7 | 董仲舒 | 提出“天人感应”、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等思想,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|
8 | 主父偃 | 主张“推恩令”,向汉武帝提出“大一统”思想,帮助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|
9 | 曹参 | 西汉开国功臣,继萧何之后西汉第二位相国,“萧规曹随”,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|
10 | 晁错 | 主张纳粟受爵、增加农业生产,“移民实边”、防御匈奴,进言削藩、巩固中央集权 |
研究声明:西汉十大名臣,本榜单主要依据历史人物时任官职、知名度、影响力、主要贡献以及与榜单主题的契合度等情况,并综合参考互联网相关排行榜/榜单进行推荐。文章仅供阅读交流,如有疑问,欢迎在末尾评论/交流。
西汉著名朝臣介绍萧何萧何(前257年-前193年),汉族,西汉初年政治家、宰相,西汉开国功臣之一。沛丰人,早年任秦沛县县吏,秦末辅佐刘邦起义,史称“萧相国”。攻克咸阳后,他接收了秦丞相、御史府所藏的律令、图书,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、郡县户口,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。楚汉战争时,他留守关中,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,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,对刘邦战胜项羽,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。【详细>>】张良张良(约前250—前186年),字子房,颍川城父(今河南郏县)人,秦末汉初杰出谋臣,与韩信、萧何并称为“汉初三杰”。张良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,保存实力,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,使得刘邦顺利脱身。凭借出色的智谋,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,建立大汉王朝,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,册封为留侯。【详细>>】张骞张骞(前164年―前114年),字子文,是汉中郡城固(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)人,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、旅行家、探险家,丝绸之路的开拓者,他的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。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、探险家,是“丝绸之路的开拓者”、“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”、“东方的哥伦布”。【详细>>】陈平陈平,汉族,阳武户牖乡(今河南省原阳县)人,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,《史记》称之为陈丞相。陈平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,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。刘邦困守荥阳时,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,离间项羽群臣,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。高帝六年(前201年)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,逮捕韩信。次年,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(今山西大同北部)七天七夜,后采纳陈平计策,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,才得以解围,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。【详细>>】董仲舒董仲舒(公元前179年-前104年),广川(河北省景县西南部,景县、故城、枣强三县交界处)人,西汉哲学家。汉景帝时任博士,讲授《公羊春秋》。他提出了天人感应、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。其后,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;元朔四年(前125),任胶西王刘端国相,4年后辞职回家,著书写作。这以后,朝廷每有大事商议,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,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。董仲舒一生历经三朝,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,公元前104年病故,享年约75岁。【详细>>】曹参曹参(?—公元前189年),字敬伯,泗水郡沛县(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)人,西汉开国功臣、军事家、政治家,汉朝第二位相国,史称“曹相国”。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曹参参加沛县起兵,身经百战,反秦灭楚,屡建战功,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。刘邦定都长安后,论功行赏,功居第二,赐爵平阳侯。汉惠帝即位,继任萧何为相国,秉承“萧规曹随,休养生息”,为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和理论基础。【详细>>】